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夺下海阳城【第二更】
    午时三刻,在这个极阳的时间点,朱伯沐带着四千人马乘坐广船,成功越过红河,踏足了海阳城下的大地。

    半个时辰的时间,海阳城东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城门上的城门楼被打的直接塌陷,城头的女墙被红夷大炮的炮弹打出了许多的缺口,唯一比较好的城墙也是凹凸不平,偶尔有几个地方还露出了墙砖后面的夯土。

    这就是火器和冷兵器共存的时代。

    城墙已经逐渐挡不住成长起来的火器了,除开府城、关隘、都城等城墙厚度能超过五米的城池外,其余的城墙对于数百门大炮的阵容,只有默默的变成一片废墟。

    看着眼前被打成废墟,并且城墙也被打出四五米豁口的东城墙,朱伯沐立马下令道:“告诉后军的土兵,立马清理干净豁口处的砖块泥瓦,两刻钟后,我要登上海阳城的城头!”

    “遵命!”三千营主将抱拳,随后立马让土兵们开始清理豁口,而另一边、三千营的三千铁骑洪流已经准备好了。

    这是堪比怯薛骑的三千营,放到北疆战场,也能对付数倍的蒙古铁骑,别说收拾些许只有皮甲的郑军了!

    砰!砰!砰!

    “不要怕!统统顶上,你们手里的火铳也不是吃干饭的!”

    在土兵冲上去后,一些早就埋伏于此的郑氏火铳手立马对土兵扣动了扳机,他们的火铳射程大多短小不一。

    所以土兵在被主将安抚过后,开始慢慢的如训练时一样,对躲在豁口后的郑氏火铳手发动攻击。

    三排排枪的设计方式在这个年代,只要没有临阵退缩,并且面对的不是骑兵,那么的确无解。

    一排排火铳的弹子被打出,白烟弥漫着前方的战场,让后面的朱伯沐看不清城墙豁口的郑军死伤如何。

    不过看着土兵半天没有进展,他也有些急了,立马招呼道:“告诉后军千户,在两侧摆虎蹲炮,我就不信他们扛得住炮弹!”

    “是!”

    砰!砰!砰!

    大约半刻钟的时间,前方土兵的千户守备就按照朱伯沐说的开始放炮。

    虎蹲炮炮身很轻,一个力气稍微大点的人都能扛着跑,相当于明清版的迫击炮。

    虎蹲炮的石弹打出去后,废墟处立马出现了惨叫和哀嚎声。

    古代火炮的炮弹,一种是实心不易碎的,为实心弹,射程较远,主要用来攻城和水战,也就是传说中的一发入魂,材质为实心铁球和花岗岩石球。

    一种是易碎的,分实心或空心的,实心的一般以砂岩球和瓦球为主,主要用来杀伤人员。

    这类炮弹装填的时候是一个整体,出膛时就碎成大小不一的碎片了,也就是大喷子,射程较近。

    当然,早期是直接填装碎石铁砂,后期则是把铁砂装在瓦罐里。

    炮弹的形式有以下三种,分别为实心弹、霰弹、开花弹,实心就是经常见到的铁球,主要是攻击硬目标,比如破城墙或者城门。

    铁球炮弹发射后如果碰到了地面,它会反弹还会持续攻击,因为古代炮弹是圆的,发出去后会滚动很远,碰者皆死。

    而且实心弹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一颗炮弹打出去后,如果是平地,会直接把敢于冲阵的敌军打穿,犁出一条又鲜血开垦的血渠。

    旁边的士兵看到这一幕后,对精神和士气都是极大的冲击,所以往往在明代朱棣建立三大营后开始,再也不会有傻乎乎的蒙古人正面冲击火铳手了。

    火铳手加火炮,在往后的时代,简直就是游牧民族的噩梦。

    后世清朝的八里桥之战,那玩意纯属属于很多年没有和精锐的火器部队交手了,以为对方和自己一样,随便冲冲、放放箭矢就能吓跑。

    然后追着别人一屁股的收割大军。

    可惜他们冲的损失惨重,而且冲到敌军阵营后,所谓的冷兵器勇武却在拼刺刀和近身作战时打不过对方,简直就是白给。

    正如此时的郑军,在看到身旁的战友被明军的火炮石弹直接打得人体分离,内脏四溅后,这对于穷途末路的郑军简直就是地狱。

    逐渐的、开始有人临阵脱逃,而当战场上出现一个临阵脱逃的人的时候,就代表本部开始离大溃败不远了。

    “郑军阵脚不稳了、三千营准备,随我冲击!!!”说话间、渴望胜利的朱伯沐干脆拔出腰间的宝剑,作势就要指挥三千营冲击。

    “万岁!!!”看着朱伯沐果然想要亲率大军冲击敌军,沈炼立马拉着这家伙的马缰。

    而三千营主将也眼尖,生怕卷入朱伯沐和沈炼的漩涡,所以不管朱伯沐没冲,自己带着人开始冲击了。

    不过眨眼间,原本难以逾越的城墙豁口,被三千营将士轻轻松松的突破。

    一些还想装弹的火铳手,直接被三千营的人甩出飞石打的头破血流。

    近身之后,一个破甲锤直击头骨,骨裂的声音和血肉模糊的士兵倒下。

    如此、海阳城城墙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