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章 兵出安南【第六更】
    安南、yue南古名,名称来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

    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时期开始成为华夏的领土,至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逐渐独立、此后yue南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存在。

    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得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八、人民三百十二万、蛮人二百零八万七千五百。

    1407年农历六月,明朝消灭yue南胡朝后,声称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便改名“交趾”,朱棣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明朝成功收复安南。

    然而统治不利,安南地区独立已久,视明朝为侵略者,各地多有反抗,至明宣宗时,明朝百姓不愿意迁移到河内,加上宣宗时期全面战略收缩。

    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撤销交趾布政使司。

    不过明世宗嘉靖十八年,yue南莫主莫登庸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1540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

    改安南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自此至明亡,yue南始终是作为明朝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的地位存在。

    明朝灭亡后,安南国王和朝鲜国王、暹罗国王都十分追忆明朝,如今在位的朝鲜国王李淳还特意为祭祀万历皇帝还有当年抗倭援朝的将领文臣们修建了大报坛。

    安南莫主也曾说“留天朝服饰,日后天朝光复,自有后人来学”。

    不过事实证明、莫主还没有撑到明朝光洙就给郑主给灭了,而郑主和阮主都投靠了清朝。

    如果是莫主在位,朱伯沐估计还不好意思进攻安南,不过莫主都被灭了,那么攻击投靠了清朝的郑阮二主,他就没有什么负罪心理了。

    镇南关被夺下的第二天,李道就留三千土兵留守镇南关,随后带着四万大军南下。

    “我总算知道、当初宣宗为何要放弃安南了。”

    大军行进路上,朱伯沐看着远处的原始森林自我感叹道。

    进入安南后,百姓开始变多了,根本不像云南一样人口稀少。

    原本他还以为安南就两三百万人口,不过经过沈炼的情报收集后,他才知道、小小的安南居然有七百多万人口,实力与西边的东吁缅甸不相上下。

    设想一下、一个人口六千万出头的国家,在百姓不愿意移民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统治一个人口七百万的国家呢?

    两个办法、一个是屠城灭人,另一个是强制迁移百姓来安南。

    这两种办法的任何一个办法,都不适用汉人的皇帝,就连朱元璋都是调士兵家属永镇云南,而没有强行迁移百姓,宣宗怎么敢这么做呢?

    “万岁、这安南不好治理啊…”骑在战马上、身着山文甲的李道也摇了摇头,显然对还没打下的安南治理这块,很是头疼。

    “安南毒漳多,主要是密林和腐败落叶的问题,正巧我们需要资源,一些意图造反的人正好可以丢到山里砍树采石。”

    朱伯沐笑了笑、他可没有所谓的儒家心理,他还是比较推崇汉宣帝刘病已的治国理念,汉家不尊儒术,当以王霸横制之。

    王道霸道并用,这对朱伯沐来说是很好的治国思想与治国理念,反正也不是华夏民族,在安南做这些事情,朱伯沐并没有什么愧疚感。

    听了朱伯沐的话,李道也点了点头:“如此一来,治理安南倒是方便了不少。”

    “对了沈炼、南掌的情报追查的怎么样了?”和李道说着话的朱伯沐突然转过头问起了旁边的沈炼。

    “回禀万岁,南掌的千户所刚刚建立,还需要不少时间才能获得所有情报,现在那边很乱,当街杀人、村寨斗殴的事情比比皆是,民风多有彪悍,治理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沈炼骑在战马上,在回答朱伯沐的同时,眼睛也不忘盯着路旁的行人,生怕里面混了安南郑主的探子、或者雍正的粘杆处。

    “对了、这次攻下升龙府后,必须控制好港口和各个关隘,绝对不允许清廷的探子北上!”说道这里、朱伯沐十分认真,而李道则是抱拳道:

    “万岁放心、沿路我每隔十里设立驿站,哪怕是小路也布置了土兵看守,不会有人能北上的。”

    “如此就行,现在只要击溃郑主的人马就好了!”说到这里、朱伯沐整个人都颤抖了起来。

    不是害怕、而是战前激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