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四府地震
    乾清宫。

    回到宫中的三位阁老。

    方才反应过来,当初他们是打算和朱厚照来讨要狼山以北的露天铜矿。

    可是后来在听到那三条建议之后。

    几位阁老满脑子都是朱厚照所言的建议,将索要铜矿的事情忘个一干二净。

    当然,几位阁老也心知肚明,眼下再回去也是白费。

    太子殿下当初的表现,现在想来,根本就没有想给的意思。

    不过虽然铜矿没有要到,但是能意外获得这三条建议。

    已经让三位阁老狂喜不已。

    太子殿下所命名的一条鞭法。

    可谓化繁为简,将诸般税收,全部拢为一条,名副其实的一条鞭子。

    至于后面的削藩之策,更是说到了几位内阁的心坎里了。

    唯一让几人有些犹豫的,也就是这商税一事。

    就算祖训置之一边,不予理会。

    可是这与民争利一事,该如何解释过去。

    而且这里面所牵扯的朝臣和皇亲国戚,照样不少。

    就在三位阁老,想要建议弘治皇上,先寻找一地,试点一条鞭法之时。

    坐在龙椅上的弘治皇上,当众决定。

    就从看起来最为容易的商税入手。

    殿下的三位阁老闻听此话,顿时色变,纷纷站出身来,就要当堂劝谏。

    可是话语还不待开始。

    大殿外面,突然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跪在地上奏报道:

    “启禀皇上,六部尚书请求觐见。”

    弘治皇上闻言一怔,三位阁老也面露疑色。

    不明白这个时候,六部尚书同时觐见是为何故。

    “宣!”

    小太监领旨起身,倒退着走出了大殿,不多时六部尚书就走进了殿中,一番行礼过后。

    户部尚书王俨直接出列,高声奏报道。

    “禀告皇上,南直隶送来急报,杭、嘉、绍、宁四府地震!房屋坍塌不计其数!”

    嘶!

    弘治皇上和三位阁老闻听此言。

    神情色变,倒吸一口凉气。

    地震,而且还是四府同时地震。

    这般一来,灾区百姓必然生灵涂炭,家园毁灭。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更让弘治皇上和三位阁老惊惧的是。

    此次地震的时间有点太过凑巧。

    身为鱼米之乡的江浙,此刻他们的粮仓,却是空空如也!

    粮仓里没粮!

    拿什么来赈济灾民!

    接下来家园被毁的灾区百姓吃什么?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

    而弘治皇上和三位阁老之所以知道这些。

    就是因为这粮仓里面的粮食,在之前刚刚被他们调走!

    当初鞑靼三十万骑兵犯边之时。

    弘治皇上和内阁众人都以为,如此战事,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结束,不能全部依靠太子殿下的联合百货。

    所以众人在商议过后,大举征调江浙粮草,增援大同!

    可是谁曾想,粮草还未运到大同,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就当君臣还沉浸在这鞑靼灭亡的喜讯之中时。

    江浙却又突发地震。

    一想到江浙百姓,受灾过后,却无粮可吃的局面。

    众人的脸色,顿时开始变得惊恐起来。

    民以食为天,家园被毁,再无粮可吃,这岂不是要出乱子!

    弘治皇上面色沉重,转头望向刘健,问道:

    “刘阁老,之前从江浙征调的粮草,现在在何处?”

    刘健紧皱眉头,同样一脸忧色,拱手奏报道:

    “启禀陛下,那些粮草因为边关战事已消,目前暂时储存在通州仓。”

    弘治皇上眉头紧皱,面色凝重:

    “通州仓?太远了!可否从四府邻近府县调粮?”

    刘健沉思片刻,答道:

    “禀告皇上,此举仅为权宜之计,地震过后,灾民必将流动,临近府县必定首当其冲。

    真若大举调粮的话,微臣建议,还是从邻近的淮安仓着手,毕竟淮安仓身为四大粮仓之一,粮食储量,绝非一般府县能比。”

    弘治皇上闻言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沉声说道:

    “拟旨!

    调拨淮安仓粮食南下四府,赈抚灾民!同时行文浙赣豫等江浙相邻省份府衙,命其征调粮食、药材等物,就近运往杭、嘉、绍、宁四府,赈济灾区,二者齐头并进,想来能暂解四府燃眉之急!”

    “遵旨!”

    殿下的三位阁老和六部尚书,听到弘治皇上的话语之后,尽皆跪下领旨。

    片刻之后,刘健见弘治皇上再无后续旨意,出言提醒道:

    “启禀皇上,微臣建议,派出钦差御史,巡查江浙粮价,若有人趁大灾之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直接抄家论斩、杀无赦!”

    弘治皇上闻听此言,满面愁色。

    江浙粮草全部调走,此时又恰逢地震。

    若是再有人囤积居奇、低买高售、哄抬物价。

    无异于将这四府的大明子民,往绝路上推。

    可商人逐利本性,根本无法避免。

    纵使施以重典,也未必能吓倒多少。

    弘治皇上想到这里,神情顿时变得狠戾起来,冷声说道:

    “钦差御史一事,尔等认为谁去比较合适?”

    刘健朝着左右看了看,见到无人出声,干脆继续说道:

    “臣举荐一人,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廷和。”

    弘治皇上闻听此言,面露思索之色,想起这杨廷和是何人的他,点头应允道:

    “拟旨就是,任命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廷和为钦差御史,代天巡狩四府灾区,严控江浙粮价!”

    “遵旨!”

    殿下的一众朝臣齐声接旨。

    弘治皇上眺目望向殿外,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