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章 阴符枪诀
    太康席地而坐,讲起【枪】的演变过程,滔滔不绝。

    “枪——长兵之帅、百兵之王。由上古矛戈发展演变而成。”

    “汉代战场的长兵器,侧重戟、矛。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如今的铁枪头相类了。”

    “古代的枪术用法除花枪、大枪、双枪、双头枪、钩镰枪外,多已失传。枪法流传较多的常有罗家枪、杨家枪、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八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和峨嵋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

    “唐代善枪者甚多,枪术有明显的提高,五代时期后梁的王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而宋代枪术更加精进和普及,最负盛名的是南宋嘉定年间的【四娘子】杨妙真,其所创的梨花枪,号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名传至今!”

    林平之握紧了手中长枪,心神激荡。

    世间使枪者,男儿占据九成九,可往前横推五百年,唯杨家梨花枪可称无敌!

    真是羞煞一众须眉!

    “恨不能与【四娘子】拼抢!”

    壮怀激烈,意气飞扬。

    绯村剑心倒是没那么激动,事实上,自从修上禅定功夫,他越来越月白风清。

    “师父知道的真多!”绯村剑心浅浅的笑着。

    “是啊!武学道艺、经史子集、杂工百艺,师父你怎么能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收集这些书籍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吧?”林平之同样很好奇。

    平常人家,有几本书籍就可传家。

    可自己师父懂得知识,简直可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哪怕古人说汗牛充栋,也不足以彰显师父深不见底的渊博。

    看着两个徒弟既惊且佩的目光,太康淡淡一笑,没有多做解释。

    他所知道的东西,的确超过了现在的人的想象。

    前世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全天下近百亿人口,

    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诞生新的知识,加上资源高度共享,可以说不可能有人能学完所有的知识!

    而太康虽然蹉跎数十年,不是什么高精尖人才,但是所接受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

    本来这么多的知识量,太康是记不住的,因为大脑有自己的保护机制。

    但自从进入内景的层次后,精神力大涨,心神敏锐无比,大脑似乎被打开了一层限制,前世所学过的所看过的,渐渐都能回忆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当然,理论和实践是有差别的。

    有些事还是要身体力行才可洞明其理。

    “为师现在传你的名为【阴符枪】,乃一代奇人王宗岳所创,是根据太极推手时的皮肤触觉和内皮感应和灵敏性的听劲练枪的方法。”

    “太极推手?师父,莫非是武当派的太极拳里的功夫?您还会武当派的功夫啊?”林平之无比好奇,甚至都掩盖了对【阴符枪】的好奇心。

    刚问完就被太康瞥了一眼,顿时不再多言。

    王宗岳,明朝万历生人,其著的《阴符枪谱》和《太极拳论》二篇对后世影响巨大,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传统武术门派门户之见甚多,而太极拳的支派亦甚众,然而所有的太极拳门派均不约而同地尊崇王宗岳《太极拳论》为太极拳界至文,足见其地位重要。

    “为师不练枪,故只能传你枪谱,由你自行领会。”

    林平之正襟危坐。

    “阴,暗也;符,合也。阴符者,静处为阴动则符也;阴符枪诀主张阴阳、刚柔、虚实互用,粘随不脱,如蛇缠物,如水相绕,如影随形。”

    “阴符枪总诀六则,你且听好,

    其一:身则高下,手则阴阳,步则左右,眼则八方;其二:阳进阴退,阴出阳回,粘随不脱,疾若风云;其三:以静观其动,以退敌前,审机识势,不为物先;

    其四:下则高之,高则下之,左则右之,右则左之:其五:刚则柔之,柔则刚之,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其六:枪不离手,步不离拳,守中御外,必对三尖。”

    林平之默念于心,绯村剑心同样细细揣度。

    兵器,手足之延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枪术刀术剑术,亦有借鉴之处。

    太康见两人都入了神,继续道:“平之你尤喜中平枪势,中平势有十三则,立身要正……”

    半晌,语罢。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让剑心当你陪练,争取把这阴符枪融入到你自己的枪路里。”

    说完,太康转身远去,风中有清朗的歌声传来:

    “袅袅长枪定二神,也无他相也无人,劝君莫作寻常看,一段灵光贬此身。心须望手手望枪,望手望枪总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