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六章:湖边遇仙(求收藏求鲜花)
    到了第二日,吴三宝等人早早就派来了轿子迎接三人去湖边泛舟。

    轿子上三人分析案情,牧莲心也搞不清楚太升昨晚让她检验的那些药粉是什么,她只是说这不像是天然造物,可能是人为炼制出来的凶药,至于到底是些什么成分,她也没有头绪。

    适逢现在明朝如今道法盛行,许多人家都开始炼丹制药,以图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要查着药是哪里炼制的,恐怕等同大海捞针,太升见她也没有头绪,也只能作罢了。

    等轿子落下时,吴骆二人早在湖畔等候,三人见到,这回他们两个还带了几个衙役陪同,可能是做的坏事不少,怕被县里的人打。牧莲心对步虚谷窃窃私语,口中所说的,都是吴三宝身旁站着的一黑一白两个异样男子。

    黑的那个,肤色无关看着有点像现在中东、巴基斯坦人,但他偏偏穿着一套道袍。明朝中叶,推崇道教,百姓中也有一些文人把道袍当成常服穿的,不过道教真正备受推崇,应该要等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登基之后,

    那中东人穿着道袍,留着一把又卷又浓的大胡子,可偏偏穿着道袍拿着折扇,一副中原文人的打扮,只是他摇着折扇时,露出右手尾指多生了一截出来,原来是个六指。

    至于那个白的,其实白指的是他的服饰,他本身看着跟中土人士没太大区别,只是穿着一身素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家里有人运气不好往生了,再说回那人的长相,他虽然的确是黄种人的皮肤样貌,但面孔五官,仔细看跟步虚谷等人还是细微地有些区别,但到底是有什么区别,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是自己心里有一丝异样的感觉。

    再看他腰里别着两把刀,一长一短,都是似刀似剑,看着像是东洋刀。

    福霖府一带临近海边,本来就常有倭寇,也就是在日本失去了领土主人的浪人海盗滋扰,难道这腰里别刀的人是鬼子?

    太升稍微打量了一下那人,只见他不苟言笑,跟那看着和蔼的中东人比起来就跟一块石雕一样,刀削的面庞透着一股莫名的寒意。

    “秦大人,步大人,昨夜可还睡得好啊?”

    太升心想,老子自从到了大明之后,说实话还没怎么踏踏实实地睡过一觉,你以为我是脸黑吗?不是!我是黑眼圈扩散了一脸!

    但他还是挤出笑容说道:“昨夜有吴大人送来的礼物陪伴,本官怎会睡得不好呢。”

    吴骆二人脸上满是堆笑,说道:“那就太好了,今天大人就可以有精神跟下官等人好好游湖了。”

    “大人请。”

    说着他们领着太升三人走向湖边码头,码头停靠这几艘小船,最大的那只也不过能容下二十来人而已,太升他们是在清浦江见过皇上的御用花船的人,见到这个不免有些失望。

    “二位大人请勿见怪,只是人多口杂,所以这游湖的船,还是小点为好。”骆遇安见太升脸色不对,于是解释道。

    他一说太升就猜到了他们今天是想说些‘不太光明正大’的话来了,难怪会请自己游湖,就是不想在陆地上被人听见,所以还是坐艘小船出去飘来荡去的稳妥一些。

    太升说道:“诶,大小不重要,游湖嘛,最重要的是湖光山色好就行。”

    说着众人都安静了一下,太升环顾四周,也对,就这附近的建筑,也没发现有什么起眼的景观。

    牧莲心头上戴着珠钗,也不知道步虚谷是什么时候拿来讨好她的,招摇地问道:“这湖叫什么名字啊?”

    大伙都憋了小半天的尴尬,一听见人说话,吴三宝立刻抢答道:“这里叫遇仙湖。”

    他说这话时,秦步二人心里都咯噔一下,再看骆遇安,眼角似乎瞪了吴三宝一样,好像是在责怪他把这个名字给说了出来。

    遇仙湖?难道又跟那个祈霖教画像的那个大仙有关?

    “遇仙湖,名字倒是挺美,不知有什么典故吗?”步虚谷问道。

    吴三宝支支吾吾,拿眼角瞟着骆遇安,半天说不出话来。

    太升哈哈一笑,搂着吴三宝说道:“怎么,吴知县连自己管辖地方的事都不清楚吗?”

    吴三宝更是急得说不出话来,骆遇安只好说道:“寺正大人说笑了,吴大人只是公务繁忙,所以一时之间不记得了,这个遇仙湖,先前叫做榕湖,因湖边的一棵老榕树得名,但在很久之前,传闻有人在湖边见到了仙人神迹,于是就将这里改成了遇仙湖。”

    骆遇安说完后,又偷偷瞪向吴三宝,吴三宝脸上是一阵歉意,神情就跟小孩子做错事被长辈瞧见了一样。

    太升心中盘算:这两人的关系,倒是骆遇安这个县丞压着吴三宝这个知县,看来这两人背后肯定还藏着什么利益纠纷,复杂得很。

    步虚谷等人顺着骆遇安所说,就在湖边上找到了一颗老榕树,南方植物粗生粗长,但这个树看着应该也有几百年的年纪了。而就在树的一旁,立着一座高台,这一般是给一些有道的高僧道士,讲经说法的地方。

    太升摸着这座高台,应该有些日子没人清理了,台上落满了枯枝烂叶,台上刻字:遇仙台。

    他说道:“这座‘遇仙台’,也是那个时候县里目睹仙人神迹的百姓给修的了?”

    吴三宝说多错多,但太升每次问话都是看向自己,更何况自己才是这闵安县的知县,他不开口谁开口,于是说道:“是的,这也是县里的百姓自发修筑的,有……我也不知道修筑了多久了。”

    他差点把这座高台是多久前修筑的给说了出来,但见到骆遇安又狠狠地看着自己,急忙改口称不知道。

    “皇室宗亲之中,也有不少崇尚道教,闵安县的人也是这般虔诚,好事啊。”太升摸了一些高台,随后假装刚刚那些都是随口一问压根没放在心上的态度,转身就往船上走去。

    这让吴骆二人,都稍稍松了口气。

    太升心里暗笑,这个遇仙台的料子绝对不是老料,自己虽然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但单看风化的痕迹,料想修筑了也没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