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五章:斩杀规则,赋予死亡的一击
    第四百一十五章:斩杀规则,赋予死亡的一击

    直视死亡,理解死亡,认知死亡,触碰死亡,最终,赋予死亡……

    在这个世间,

    只有难以死亡的生命,没有逃出死亡的生命,

    万物,终有其终焉,

    而在拥有着能够看穿终焉的人的眼中,

    本是属于概念上的“死”,却被他们以视觉讯息的形式给接收,然后,这倒映出来的,就是像小孩子涂鸦般纵横交错的线与一个一个形成线的点,浮现在事物的表面上。

    线,代表着“容易将对象分割破坏的线”,

    点,则代表着“事物的死”,

    所以,

    死线一旦被切开,即使它本体还在活动,被切掉的部份,也都会坏死,不可~能再还原,

    而死点,那-就更不用说了,

    倘若是用着什么东西,向死点刺下去,那么,被刺中了死点的整个个体,都会因此完全停止下来,不再动弹,也就是说,该事物的存在,将被消灭,生命-,也当被终止。

    即使是面对某些非物质性的存在,

    只要它是具备某种能量形式或动态的,

    那么,只要有这个开端存在,就一定有其结束的死点存在,有死点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能够将其归于虚无。

    从理论上,即便是世界,都是有着这么一个死点的,只是有时候,过于概念性的存在,基本上是不大能看见线或者点。

    ……不过,也不一定。

    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利状况,都是由当事人能力不足造成的,

    而在有足够能力的人面前,这些看似困难的事情,实则,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啊不,说错了,准确来讲,应该就是那么一刀子的事情了吧?

    这其中所涵括的所有对象,自然,也包含了苍穹之上的那片,直到先前都还是气势汹汹的阴云,

    其实如果说是完整版的话,就算是他,也是会感到相当棘手的,只是遗憾的是,存在于这里的,就只是它这么残缺不全的一部分,说句实在点的,真的没法被他给放在眼里。

    因为也是能够被他看见死点的东西,

    所以也理所当然地就能够被他给杀死,就算,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冥界规则也是一样,就在这一刀之下,予万物以平等的死亡。

    ……

    于是,

    天空上的那股沾染极端不祥气息的阴云,溃散了,

    是的,

    你没听错,就是溃散,

    起码,在场亲眼目睹刚刚那一幕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那就像是被什么东西,从中间部位,狠狠给划拉开了一道超级大超级大的口子一样,然后,显露出的,是隐藏于其后的皎皎新月,

    银白色的月辉,就这么洒落在了少年身上,

    为他那孤傲的身影,平添上一层耀目的银装,

    稍许,

    在将手上的短剑还鞘,少年转过头,说道:

    “喏,这不就解决了嘛,多大点事。”

    不过面对着他的这番话语,在场,却没有哪一个谁主动接话的。

    因为,

    刚刚那一刀,

    是常人根本完全都无法理解的一刀,

    然而,虽然大脑无法理解,可她们偏偏又是很确信,这看似轻描又淡写的一击,是真真实实的斩中了那个东西,且,成功击杀掉了那个本不可能被杀掉的,可是现状就是确确实实地被杀掉了的东西,

    “无垢识·空之境界”

    她们还很清楚的记得,这就是那个人在挥出这惊骇一击时的呓语呢喃,然而,深究这词义,却又让人感觉难以置信。

    毕竟众所周知的,

    人类,是一种感官生物。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便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而平常,我们最为熟知的是6感,

    第1感: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认知各种各样的东西,这就是眼识的功能。

    第2感:耳识。

    我们的耳朵具有着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而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3感:鼻识。

    我们的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4感:舌识。

    我们的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5感:身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通过接触外物来感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而这前五识,基本都是感识,

    它们所认识的,都是某些具体对象,而在这之后,便是第6感:意识。

    意识,是第六识,

    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

    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

    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

    0 ·········求鲜花0 ·········

    那么接下来,就来说说这六识之上的存在。

    人的第七感:末那识。

    末那识,那是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

    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

    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

    而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 ....... .......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而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

    人的第八感,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蕴藏着所有世的记忆并且领悟后可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

    由无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而所谓的【无垢识】,就是阿赖耶识的异名之一。

    此识有染净二分,从有漏种而生者,是染第八识;从无漏种而生者,是净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染成净,体性无垢,故名无垢识。

    那已经不是人类所能够达成的境界了,

    或者说,能够达成那种境界的家伙,真得还能称之为人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