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章 复杂的朱元璋,银行的最终负责人
    其实朱元璋这个人挺复杂的。

    一方面他这个人是可能是因为二十岁之前的经历实在是太惨了。

    那种徘徊在死亡的边缘线上,那种见识到真正意义上的易子相食,那种看到遍地哀鸿,甚至于他自己一旦倒下就有可能被周围饿到如同野兽一般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吃光的可怕场景,足以让他这一生都无法忘记。

    这种情况之下,朱元璋的性格必然是多疑、猜忌,没有安全感,对人性往往以最阴暗的角度去揣度。

    但是同样的,朱元璋这个人也同样渴望着各种感情。

    所以与刘邦不同。

    同样是患难与共走到最后的发妻,刘邦是停妻再娶妻,很无情,也很无耻。

    但是朱元璋却一直将马皇后视为心中最难以忘却的挚爱。

    可以想象,如果刘邦对吕雉能够一直好下去,吕雉又怎么会彻底黑化呢。

    人呐,很多时候都是被世界逼成最讨厌的样子的!

    除了对马皇后之外,看看朱元璋对太子朱标还有其余的儿子们,那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同样的,对于的确忠心耿耿的徐达与汤和,朱元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推心置腹了。

    历史上徐达的三个女儿都被朱元璋赐婚给了自己的儿子。

    就凭这一点,可以说只要徐达不造反,足以保证他的家族世代荣华了。

    而汤和也同样不差,洪武年间多少功勋之臣被处死,结果汤和一路上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

    如果不是历史上汤和的子孙尽皆早逝,所以无法立功,只怕又是一个可以比肩徐达的勋贵世家!

    至于野史传说中,徐达临终因病无法吃鹅,然后朱元璋却特意赐给了徐达蒸鹅,徐达吃完之后,就死了这件事,更是离谱!

    先不说朱元璋杀人想来光明磊落,从来不曾做过这种低端的手法。

    就说徐达死的时候是在北平,而当时的朱元璋作为皇帝,身处应天府,也就是金陵!

    从金陵到北平,即使是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也至少需要五天以上。

    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低温技术,千里迢迢送一只发臭了的烧鹅,朱元璋是疯了,还是徐达傻了?

    而即使是李善长,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也是信任有加的,不仅仅是让他做了文官之首的丞相,还将自己与马皇后生的女儿嫁给了他,成了儿女亲家。

    只不过,当时间慢慢推移,李善长开始逐渐变成了淮西勋贵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这种情况之下,显然李善长在做朱元璋臣子、亲家与争权夺利,掌控朝堂中间,选择了后者。

    这对于朱元璋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背叛!

    而伴随着后面朱元璋也老了,但是李善长还活蹦乱跳,眼看着活个九十岁都不是问题。

    那么,朱元璋也就只能够痛下杀手了。

    毕竟前面还有个司马懿作为教训存在呢!

    现在,当林云表现出这种淡泊无争的态度之时,朱元璋又如何不感动,如何不信任了?

    看着朱元璋多少带有点感激的眼神,林云内心也是一脸懵逼。

    他好像没有做什么吧,怎么就将这堂堂洪武大帝给感动成这个样子了?

    只能说,两个心思各异的家伙就这么奇妙的达成了一种巧合的关系。

    这边眼看着林云推辞,朱元璋没有继续再劝,不过却问出了一个问题:“那银行这个机构总要有人去主持大局吧。”

    “原本咱也想过让标儿去,但是标儿如今身为太子,以储君的身份去做具体的事情,未免会显得与臣下争功,有失尊严与身份呐。”

    这话一出,林云也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何止刚才你建议我去,我堂堂国师就不是尊严与身份了?

    这边朱元璋一看到林云的表情,顿时就明白自己说错了话了!

    “先生,咱不是那个意思啊,你就当咱之前让你去执掌银行都是屁话好了!”

    这话一出,林云到底是接受了朱元璋的解释,冷哼一声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那要不先生你给咱推举一个人选出来?”

    朱元璋带着些许的祈盼问道。

    林云听完,想了想:“既然陛下与太子不适合,外人陛下想来也不放心,那么干脆就从陛下的这些皇子之中选出一个来就行了。”

    这话一出,朱元璋大喜,下方的那些亲王们也同样大喜。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如果办成了,不仅声威大涨,而且日后指不定还能够留名青史呢!

    想到这,这些亲王们便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朱元璋扫了自己这群儿子一眼,然后首先便将周王及之后的皇子排除了。

    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个儿子还太小,基本上就没有超过二十岁的,让他们执掌银行,朱元璋可不觉得他们能够斗得迎李善长那群老狐狸。

    如此一来,除去朱标,也就只有三个人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

    朱元璋看了一眼秦王,然后第一时间就将他排除了除去。

    老二这个人残忍暴戾,当个征战沙场的武将还行,想要管好银行这种事情,显然不太适合。

    除此之外,那就只有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了。

    左一看,右一看,朱元璋到底是不知道究竟选择哪一个好。

    最终,朱元璋一拍板,这件事,由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共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