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章:册封太孙!
    历经三月。

    朱雄英,蓝玉,率领大军,顺利度过长江,班师回朝。

    太和门,朱元璋御门听政,亲自迎接得胜归来的军将们。

    一番礼节过后,蓝玉成功从永昌侯变成了梁国公,而不是凉国公,一字之差,千差万别。

    大肆封赏了军将后。

    朱元璋看着人群中的朱雄英道:“熊英,你不是在军报中说,有宝贝要献给皇爷爷吗?拿出来吧!”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皇爷爷看看,你从关外给皇爷爷带回来了什么宝贝!”

    朱雄英从身边的小太监端着的盘子中,拿过传国玉玺,将其双手举在头顶,一步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缓缓走到了人群正中央处。

    站在台阶下,朱雄英躬身道:“皇孙寻来传国玉玺,祝皇爷爷,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永保大明,万世太平。”

    朱元璋目光一凝,盯了一眼朱雄英手中的物件,看样子,倒是真的挺像传国玉玺的。

    目光落在朱标身上,后者会意,上前道:“熊英,你可知道,传国玉玺早已丢失,你又是从何得来。”

    “若是为了哄骗圣上开心,而肆意编造祥瑞,那可是欺君重罪!”

    这也不怪老朱会疑虑,担忧。

    传国玉玺丢了很久了,有人说是被宋帝带进了大海中。

    也有人说,是被元廷藏在了大漠中。

    众说纷纭,甚至百多年来,都没人见过他的真实模样。

    更有甚者,扬言传国玉玺在李唐时期便丢失了。

    “孙儿此次出征,擒获元帝皇后,传国玉玺亦是从燕王府的水井宗打捞而出,绝无半点欺瞒圣君!”

    朱雄英直接开口说道。

    朱元璋顿了顿,心中有些急促道:“此言当真?”

    “天地可鉴!皇爷爷若是不信,招来元帝皇后,燕王仆役,一问便知!”

    朱雄英之所以不说招来燕王问一问,就是朱雄英不信任朱棣的表现,一旦这货要害自己。

    信口雌黄的说一番,那自己可就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燕王仆役,大家心知肚明,隐藏在燕王府的锦衣卫探子嘛,燕王自己也知道,只是他知道也不敢说。

    更不敢有举动,。

    朱元璋道:“传,元帝皇后!”

    “传,元帝皇后觐见!”

    “传,元帝皇后觐见!”

    “传,元帝皇后觐见!”

    喊声一直喊出了皇宫,过了足足一刻钟,元妃出现在众人面前,躬身跪拜道:“元帝后妃,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元璋的心思,根本没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他只想知道,这传国玉玺,是真的,还是假的。

    直接开口道:“这传国玉玺,真假何以辨别?”

    “史书记载,人尽皆知,伪造自然不难,但当年秦皇以和氏璧所铸,和氏璧本是天下难寻之物。”

    “当年皇帝陛下北征,圣上逃亡传国玉玺便被丢进了皇宫的一口井里!是元帝后妃,将其取出,献于皇帝陛下。”

    “愿皇帝陛下,网开一面,饶恕俘虏性命。”

    元妃拜服在地,朱雄英亦是将传国玉玺高高举起,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这传国玉玺,是真的了?”

    “千真万确!”

    元妃笃定道。

    朱元璋笑了笑,给朱标使了个眼色。

    只见朱标上前两步,快速走下御道,从朱雄英的手里接过传国玉玺,一步一步的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父皇,分量上,和史书记载别无二致,应当是真的。”朱标笑着道。

    朱元璋低声道:“它就不是真的,也得把它做成真的,更何况它本身就是真的。”

    “父皇英明。”朱标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将传国玉玺放在了一边,开口道:“父皇替你做个主,如何?”

    “册封太孙?这恐怕不妥吧。。。”朱标顿了顿,回头望了眼跪在御道下的朱雄英,他倒是挺喜欢这孩子的。

    但朱雄英行伍气息太重,这次北征就是一个体现。

    朱元璋轻笑道:“妥与不妥,父皇都定了,熊英有大才,选他,大明可持续旺盛下去。”

    “等你治国二十余年后,熊英接过你我的班子,底蕴深厚,南征北战,以他的武功,大明定然可以再现盛世!”

    朱元璋打开传国玉玺,当爹的要定,哪里有儿子的说话权利。

    实则,在朱雄英回京之前,不,准确的说,朱雄英从燕王府的水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后。

    锦衣卫就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送给朱元璋了。

    那个时候,朱元璋就决定了,并且写下了一封没有盖印的圣旨。

    如今,得到了传国玉玺,朱元璋用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盖在了圣旨上。

    大明王朝,第一个盖有传国玉玺印记的圣旨,正式诞生了。

    “自古帝王,祭天立极,抚御寰宇,必建立元储,巩固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夙夜兢兢,嫡孙朱雄英,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尊皇帝慈命,载稽典礼,伏顺舆情,”

    “谨告宗庙,天地,社稷,于洪武二十年,授朱雄英以册宝,立为皇太孙,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