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二章:登门提亲,真挚承诺(求评价票求鲜花!)
    入夜,

    蔡邕府上,

    蔡邕将这几天重新编撰古籍的进度做了一个整理,然后找到了蔡琰。

    “今天去见陈敬文了?”

    “嗯。”

    蔡琰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便没了下文。

    知女莫若夫。

    蔡琰虽然没有明说,但蔡邕却已经看出了蔡琰的小心思。

    “你从小就聪明,但唯独在这件事上眼光似乎也为父一样,差啊!”

    蔡邕长叹一声,自己给蔡琰选得夫婿,结果是个病秧子,蔡琰还没过门就病逝了。

    以至于自己的宝贝女儿成了一个寡妇。

    这次原本是想让她自己选个如意郎君的。

    谁知居然选了陈敬文?!

    陈钧是个成大事的人,虽然现在名声不佳,且出身低贱,但能力出众,日后必定是一个英雄人物,必不会辱没了自己女儿。

    但同时蔡邕也能看出来,陈钧是一个和曹操类似的人物。

    风流多情种!

    女儿嫁给他,以后少不得有诸般烦恼。

    特别是争宠这一条上,以自己女儿傲气难说会放下脸面故作媚态讨好他人。

    这时间一久,身边莺莺燕燕一多,若是女儿在年长色衰,恐难有立足之地啊!

    “女儿知道父亲的担忧。”

    蔡邕能够想到的事情,蔡琰一样能够想到。

    当初在乱军之中,第一眼见到陈钧的时候,蔡琰就对这个男人有了好感。

    但蔡琰也是一眼便看出这是多情人,所以蔡琰才会在陈钧第一次表露心意的时候,选择刁难。

    便是想要试试看,能否在这场较量中让陈钧服软。

    但最后,服软的却是自己。

    一想到这些,蔡琰也是真的好笑。

    枉自己还被称作大汉第一才女,最后还不是输给了男人,而且还输的这么惨!

    “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我也不会有太多的干涉,但我希望你以后不会后悔!”

    蔡邕不是别人,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报复。

    只是一个安安稳稳做学问的正统文人,对蔡琰嫁给陈钧会不会让自己仕途上更进一步什么的,他都没有兴趣。

    唯一的希望,便是蔡琰不会在多年后为今日的选择而追悔莫及。

    特别是那个时候若是自己已经不在了,留下蔡琰孤身一人无依无靠,那蔡邕便是在九泉之下也难瞑目啊!

    “女儿不会后悔的,之前女儿便已经试过了,想要忘却这一切。”蔡琰咧嘴露出一抹嘲弄之色:“但是失败了。”

    “既然我真的倾心与他,那边尝试着接受吧。”

    “若是真的遇人不淑,也不过是枉来这世上走一遭罢了。”

    “……”

    蔡邕看着蔡邕蓦然的摇了摇头:“希望我百年之后,这张老脸还能有些份量吧。”

    ……

    次日,

    一大早陈钧便来蔡家登门拜访了。

    “学生陈敬文见过蔡师。”

    陈钧这次来,意图其实已经相当明显了。

    就是为了蔡琰而来的,因此各种聘礼,都已经备齐了。

    可谓是满怀诚意而来的。

    但是蔡邕似乎对陈钧不是太待见的样子,甚至还没有前两天,一起交流文学时表现的亲近。

    虽然陈钧也明白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生厌的道理。

    但是蔡邕如此不待见的样子,却也让陈钧心中一凛,随即细细一想便知道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自己人知道自己事,陈钧是一个风流种,这一点陈钧从来就没有否认过。

    陈钧相信这一点无论是蔡琰,还是蔡邕都已经看出来了。

    对自己态度如此冷淡应该也是为蔡琰的将来而担忧。

    “蔡师可是担心我做那负心之人?”

    “你若不是,岂会将王子师的养女貂蝉藏于家中,做金屋藏娇之举?”

    “……”

    陈钧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如回答蔡邕了。

    或者说陈钧不知道如何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避免将蔡邕给气着的可能。

    这个时候万万不能耍小聪明,强词夺理。

    否则这次提亲多半就是不欢而散了!

    “现在我说什么,估计蔡师都不会听的,我也就多说了。”

    陈钧将东西都放在蔡邕的面前,恭敬对着蔡邕一拱手:“蔡师,在下此来是为了提亲的,恳请蔡师同意在下迎娶昭姬。”

    “同意。”

    蔡邕虽然说这不待见陈钧,但对陈钧的提亲却是想也不想便同意了。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陈钧见蔡邕居然这么爽快便点头同意了,脸上虽然神色不动,但心底却是长出一口气。

    同时也对蔡邕做出了保证:“昭姬是正室,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而且我会向您保证,无论以后我娶谁为妾室,这都是绝对的!”

    “你说的话你自己记住就行了。”

    听着陈钧的保证,蔡邕总算是脸色缓和了一些:“我也是男人,最是清楚男人的保证不可信!特别是这种感情上的,只要你以后能够记住这句话,对昭姬多几分情谊就行了。”

    “婚礼在半个月后,与大年贴着,正好是个良辰吉日。”

    “都听岳丈大人的安排。”